根據吳永華的敘述,早年宜蘭的獵人曾獵得加拿大雁。可惜獵人沒像獵到灰雁一樣拿到照相館拍照,所以並未被第一、二、三次中華鳥會審查的鳥類名錄接受。後來2008年中華鳥會第四次審查名錄,據說根據某筆龍鑾潭的發現記錄而納入了加拿大雁,之後因分類異動而變更為小加拿大雁。
由於加拿大雁是很普遍的鳥園鳥種,世界各地逸出紀錄所在多有,因此我對該筆紀錄頗為懷疑。記得我曾在自然攝影中心發問,是否有當時的照片,但無人回應。從該筆龍鑾潭紀錄至今,印象中台灣沒有再出現任何小加拿大雁。
中國、韓國跟日本鳥類名錄裡都有小加拿大雁(中國現稱小美洲黑雁),韓國跟日本的名錄更明確指出有兩亞種的紀錄:Branta hutchinsii leucopareia,以及B. h. minima。雖然我沒看過紀錄照,但我想這兩亞種出現在東北亞是很合理的,因為其繁殖地位於阿拉斯加最西端以及阿留申群島。
合理出現在東亞是一回事,台灣究竟有沒有出現、出現的是不是自然移動的個體,這是另一回事。如果台灣的小加拿大雁沒有照片佐證,實在很難判斷是自己飛來的,抑或是逸出的,遑論哪個種/亞種。那麼,鳥類名錄中小加拿大雁的地位恐怕放到附錄裡會比較恰當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