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化女性?
我不喜歡物化女性,但更討厭不假思索地把某些概念無限上綱,然後任意裁切後引為己用。任意為之的後果,往往是削弱了概念思想應該具備的批判強度,或是弄錯了特定概念思想其所適用的批判對象。
日前,據報導,某團體的代表表示,某游泳池促銷活動鼓勵女性在特定時間穿比基尼進場乃是物化女性,並說「像我六十二歲,要我穿比基尼在路上走也很奇怪」云云。有這種「已經幾歲了,所以才能/不能穿什麼什麼服裝」的想法,經常是無謂的自我侷限的反映。其背後的思維,或許是「比基尼是年輕妹仔才能穿的,阿桑大嬸穿了便傷風敗俗」,或是「比基尼是好身材的人才能穿的,老人身材一定走樣,走樣身材穿上比基尼是會害人眼殘的罪過」。自己心裡這樣想然後這樣穿(或不穿),很好啊,個人自由咩,但能夠據此便要求他人也跟著如此嗎?有次我去划船,看到上百人穿著比基尼戲水,從十幾歲蘿莉到阿桑、從金髮碧眼妹到辮子頭黑妞到黃皮膚單鳳眼姑娘、從腰束奶泡到腰泡奶束,形形色色五花八門。
我猜她們應該不會有「年齡、種族、身體應該要如何如何,才能穿比基尼」這種想法,不然就不應該是我看到的情景,除非有其他法規或道德或宗教律令強迫,但顯然沒有(某些宗教禁止女性暴露,這些人就不會到那兒玩水)。她們穿比基尼的原因,是因為在那樣的環境下,覺得最舒服自在。所以,沒人強迫她們要穿什麼、不穿什麼。穿比基尼的的確佔多數,但也有部分穿休閒T+運動短褲之類的。重點是,她們個個眉開眼笑。不就是穿著自己覺得適當、喜歡的服飾去玩水嘛!
台灣社會物化女性的情況嚴不嚴重?我覺得很嚴重。嚴重到某些人在發表一些「捍衛女權」的言論時,總是(不自覺地)先把女性物化了,以此為前提出發,再以父家長制的男性主義心態來限縮、規範某些群體的言行,並自詡為進步者、保護者。這種情況十幾年前修性別政治時,課堂上就討論過了,十幾年過去了,跟薪水一樣毫無長進。
我同意該團體及發言代表所說,促銷活動應「讓不同族群都能享受多元優惠方案」,不應獨厚某些群體。但要是把穿比基尼的女人都當做只受男性眼光擺佈、行為不經大腦的器物,那還是省省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