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nakin真的是一群非常有特色的熱帶美洲鳥類。
有種Club-winged Manakin,有些中文稱作「梅花翅侏儒鳥」,但我在《羽的奇蹟》一書中譯為「白斑翅嬌鶲」。
而「梅花翅」這詞,是源自中國鳥類學者所編纂的世界鳥類名錄,至於中國鳥學家當初應該是從英文鳥名「Club-winged Manakin」直譯過來的。「club」跟梅花有什麼關係呢?玩過撲克牌吧?沒錯,四種花色中的梅花就是club。
但這種鳥的翅膀跟撲克牌的梅花又有什麼關係呢?沒有關係啊!這種鳥無論型態特徵、學名意義、生活史等等,我全查過,找不到跟梅花的丁點關係(有人知道的話拜託告訴我)。
幸好《羽的奇蹟》作者寫道:「這種鳥的英文俗名『Club-winged Manakin』真是名符其實,該名稱源自那特殊的羽幹好像一端膨大的棍棒一樣」。再查字典,果然club這字也是指「一端較粗大的棍棒」。
到這裡我們可以確定,club-winged以往翻作梅花翅,完全是張冠李戴。再來的問題是,我不想將錯就錯、以訛傳訛,那我得給個適切的中文俗名才行。
「棍棒翅嬌鶲」如何?這固然符合club在此處的字義,但我認為不夠適切,因為「棍棒翅」三字,對沒有看過這種鳥的絕大多數讀者而言,太容易望文生義想像成「翅膀像根棍子一樣」,但事實上像棍子的部分只有特化的次級飛羽羽幹,而不是整片翅膀。重點是,生物的中文俗名不一定要跟英文俗名掛勾,但是命名者要給個好的理由才行。
所以,我放棄在club上琢磨了。我思索著,這種鳥有沒有讓人一望即知、不同於其他嬌鶲的外表特徵呢?資料一查、圖鑑一看,還真的有啊!所有叫做manakin的鳥類,只有牠(的公鳥)翅膀上有明顯的白色斑塊,就如同影片上看到的那樣。這時我想到在亞洲有種「橙斑翅柳鶯」,於是仿效此命名結構,「白斑翅嬌鶲」於焉誕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